我俩要结婚怎么办才能离婚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意味着开启一段新的生活旅程,而离婚则是结束一段婚姻关系。很多人在考虑结婚时可能不会想到未来离婚的情况,但也有人在即将结婚之际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在已经决定结婚的情况下,后续若想离婚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我俩要结婚怎么办才能离婚
如果两人已经结婚,之后想要离婚,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离婚协议,然后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具体流程如下:夫妻双方需要签订离婚协议书,明确各项事宜。在规定的冷静期内,任何一方反悔都可以撤回申请。冷静期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需再次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才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这种方式相对平和,能够让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友好地结束婚姻关系,避免了激烈的冲突。
诉讼离婚,则是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当夫妻一方要求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或者双方虽然都同意离婚,但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时,就可以选择诉讼离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会先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情形,调解无效的,法院会判决离婚。诉讼离婚的程序相对复杂,时间也可能较长,需要经历立案、审理、判决等多个环节。
在实际情况中,选择哪种离婚方式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双方能够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协议离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存在争议较大的情况,诉讼离婚可能是必要的途径。
二、刚结婚不久想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刚结婚不久就想离婚,财产分割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上是由双方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在刚结婚不久的情况下,如果双方对财产的贡献差异不大,可能会倾向于平均分割。但如果一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行为,比如出轨、家庭暴力等,在分割财产时,无过错方可能会适当多分。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财产,如房产,如果是一方婚前购买,婚后共同还贷的,那么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其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进行分割。车辆等其他财产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购买时间、出资情况等进行判断和分割。
在分割财产时,双方都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财产的来源、归属等情况,以便公平合理地进行分割。
三、结婚前签离婚协议有效吗
结婚前签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来说,婚前签订的离婚协议在一定条件下是具有效力的,但也有诸多限制。
从法律角度来看,离婚协议是以离婚为生效条件的协议。如果双方只是签订了离婚协议,但最终没有办理离婚登记或者没有经过法院判决离婚,那么该协议可能不会生效。因为离婚协议涉及到身份关系的解除以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多方面的内容,其生效与是否真正离婚密切相关。
不过,如果婚前签订的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等部分的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并且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作为参考的。例如,双方在婚前约定了如果未来离婚,某套房产归一方所有,当真正离婚时,法院在审理财产分割问题时,可能会考虑这份约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婚前签订离婚协议可能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给双方带来心理压力。而且在签订协议时,双方的情况可能与离婚时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双方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等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对于婚前签订离婚协议要谨慎对待。同时,在签订协议时,应当确保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避免因为协议无效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无论是离婚的方式选择、财产分割,还是婚前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处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如遇类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