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法智选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

刑事辩护
2022-06-22 00:24:04
0

我国的刑事法律规范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也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那么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问法智选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

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段内的犯罪,在决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一般也要体现不同行为人年龄上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和实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从宽原则。

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即使审判的时候已满18周岁也应适用本条规定。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关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满18周岁的人由于未成年,还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过程中,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尚未达到罪行极其严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适用死刑。

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地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感化、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的关系。要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人员对未成人要坚持攻心为主,像父母对孩子、教师对学生一样,针对其个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认识到自已行为的危害性。

这一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实,又要及时对未成人进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受到重视,要正确处理查清事实与教育、感化的关系。查清事实是正确教育的基础,事实不清,就无法以理服人,难以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但也不能专注于事实本身而忽视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则。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发生的深层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动因,对症下药,深入进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认罪伏法,并能正确对待将要面临的刑事处罚和履行。

贯彻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只重教育而忽视惩罚。未成年人犯罪同样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对其依法予以处罚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忽视惩罚或不当的处罚难以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对教育、感化方针的贯彻是不利的。但这种处罚要遵循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针,可罚可不罚的尽量不处罚。

分案处理的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

诉讼程序分离是指未成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牵连的案件,只要不妨碍诉讼,要分案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0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不妨碍案件审理的,应当分开办理。”

分别关押是指对未成年适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要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1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也明确地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分别执行是指对未成年人的已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执行,要同成年人分开,不能放在同一场所,以防止成年罪犯对未成年罪犯产生不良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罪犯的执行场所一般为少年犯管教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1条第2款明确规定:“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后半段还明确规定:“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保障其享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作为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外,还要注意认真落实其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些特别权利。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问题的详细解答,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我们要遵守法律秩序。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本网站找专业律师咨询。

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如遇类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

遇到法律问题需要立即咨询?

向专业律师咨询,获得个性化解决方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天生犯罪父母怎么办才能离婚

天生犯罪父母怎么办才能离婚

在面对孩子天生犯罪这样极其棘手和令人痛心的情况时,父母的离婚抉择往往充满了复杂和艰难。这不仅涉及到夫妻双方的情感纠葛,还牵涉到法律、道德、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因素...

2025-05-14 12:15:40 416阅读
长宁诈骗犯罪律师费用多少钱

长宁诈骗犯罪律师费用多少钱

长宁诈骗犯罪案件的律师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案件的复杂程度、律师的经验和声誉,以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平均而言,长宁诈骗犯罪案件的律师费用介于人民币5,000元...

2025-04-24 15:38:36 467阅读
金融犯罪案找律师多少钱

金融犯罪案找律师多少钱

金融犯罪涉及资金流动、诈骗和欺诈等复杂的法律问题。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至关重要。金融犯罪案找律师的费用是多少?一、金融犯罪案找律师多少钱金融犯罪案找律师的费用...

2025-04-24 11:50:24 124阅读

相关问答

A

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等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通过婚姻索取财产。 2、禁止重婚。禁止配偶与他人同居。 3、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和遗...

婚姻
76人关注
去咨询 >
A

1、离婚不能约定监护权属于一方。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3、监护权是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

婚姻
69人关注
去咨询 >
A

1、在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情况下同居不是犯罪。 2、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未婚同居。没有配偶的双方自然有权行使公民权利,享有同居的自由。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婚同...

婚姻
166人关注
去咨询 >
闵林森律师

闵林森律师

河南荣望律师事务所

河南省 - 郑州市

擅长领域:婚姻家庭 刑事辩护 债权债务 公司经营 建设工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