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双方不得造谣怎么办
离婚后双方若约定不得造谣,可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该约定及相应违约责任。若一方违反此约定造谣,另一方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及治安处罚甚至刑事犯罪。
在离婚后,为避免双方互相造谣引发不必要的纠纷,首先可以在离婚协议中或者单独签订一份协议,明确约定双方不得对对方进行造谣、诽谤等行为。在协议里,要清晰界定“造谣”的具体情形,例如虚构事实、恶意传播不实信息等,同时明确违反约定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比如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
若一方违反了不得造谣的约定,被造谣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协商解决:被造谣方可以先尝试与造谣方进行沟通,要求其停止造谣行为,并公开澄清事实、赔礼道歉。通过友好协商,有可能和平解决问题,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2. 固定证据:及时收集和固定造谣的证据,如聊天记录、朋友圈截图、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3. 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协商不成,被造谣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造谣方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4. 治安处罚:若造谣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比如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被造谣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情节轻重对造谣方进行相应的治安处罚,如罚款、拘留等。
5. 刑事追责:如果造谣行为情节严重,达到了诽谤罪的构成要件,被造谣方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造谣方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离婚后双方约定不得造谣是对双方权益的一种保护,当一方违反约定时,另一方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如遇类似问题,建议立即咨询专业律师获取针对性解答。
需要专业律师帮助?
24小时免费法律咨询,专业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