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解释:
  • 执行终结

    执行终结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况,执行程序没有必要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的,叫执行终结。

  • 时效

    民法上的时效,通常指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

  • 终审

    终审,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

  • 扭送

    扭送是指公民将当场抓住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 执行客体

    执行客体:又称执行对象,是指民事执行行为所指向的标的。在我国,民事执行的案件只能是被申请执行人的财物或行为,而不能是被申请执行人的人身。

  • 执行回转

    执行回转是指在执行结束后,因执行根据经过法定程序被撤消,以致取得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将取得的财产之一部或全部退还给原来的被申请执行人,恢复至执行程序开始前的状态的...

  • 撤销案件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已经侦查的案件,因为存在法定的情形依法予以撤销,终止诉讼。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撤销案件的情形包括:(1)情节显著轻微,危...

  • 最长时效期间

    最长时效期间是指当事人权利被侵害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保护的最长法定期间。最长时效期间的适用范围是特别时效期间适用范围以外的请求权。中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最长时效期...

  • 言词证据

    所谓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又称之为人证,它包括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鉴定结论,辩认笔录等。鉴定结论是一种特...

  • 必要共同诉讼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且具有同一诉讼标的的共同诉讼制度。构成必要的共同诉讼须具备两个要件:第一,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二人以上;第二,诉讼标的是共同的。诉讼标...

  • 自诉人

    自诉人是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自诉人通常也就是该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有...

  • 执行异议

    执行异议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实体权利,称为执行异议。

  • 反诉

    (1)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的与本诉的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有牵连的,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反诉是一种独立的诉,是起诉的一种特殊形式。...

  • 辩护人

    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委托或者经法院指定,为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利益而依法向其提供法律帮助的人。辩护人的职责是了解案情、收集证据,并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

  • 民事强制措施

    民事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破坏诉讼秩序,妨碍诉讼进行的民事案件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依法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包括:法律规定应当作为而当...

  • 回避

    回避指诉讼中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司法人员及其他法定人员,不得参加与处理该案件有关的诉讼活动的制度。回避的种类通常分为两...

  • 诉讼权利

    诉讼权利指当事人在诉讼中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由于诉讼的种类不同,诉讼参与人的法律地位与作用不同,所享有的权利亦有不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权利包括:(1)提起诉讼的权...

  • 诉讼调解

    诉讼调解是中国处理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刑事自诉案件、行政赔偿案件的重要方式,其核心是通过调解方式处理当事人之间权益争议的诉讼制度。中国诉讼调解制度经过了从“着重...

  • 假扣押

    债权人的诉讼请求为金钱给付时,为防止法院判决后,债务人不履行给义务,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假扣押。申请假扣押的债权人如未能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起诉,...

  • 民事诉讼终结

    民事诉讼终结,指在民事诉讼中,当出现某种法定的情形时,法院依法结束民事案件审理的活动。正在进行的民事诉讼活动一般以完成诉讼程序、作出判决而结束,或者成立调解协议...